
周宏超副教授在广东省猪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作主旨报告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宏超副教授在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举办的广东省猪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作主旨报告。
近期数据显示,猪支原体肺炎(Mhp)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呈现高发态势,对生猪健康养殖构成严重威胁。在第34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广东省猪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陕西省畜牧兽医学会会员、养猪一线实战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宏超副教授针对猪支原体肺炎防控策略与净化思路作了主旨报告,系统分析了支原体肺炎当前流行现状、发病规律,并提出了关键防控与净化策略。
他在报告中指出:猪支原体肺炎疫情呈全面蔓延态势,2024年全国猪群个体核酸阳性率高达49.21%,猪场阳性率超92.5%;感染分布差异显著——育肥猪成重灾区(阳性率>72%),仔猪感染率24.5%,后备母猪持续高危;季节波动剧烈,冬春季阳性率飙升至67%(夏季仅23.5%);猪场感染支原体肺炎经济损失触目惊心。单纯感染肺炎支原体损失5元~10元/头,肺炎支原体与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圆环病毒3型共感染,损失暴增至78元~200元/头,日增重暴跌44.1%,料肉比恶化22%。
猪支原体肺炎(Mhp)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核心病原,通过三重机制加剧疫病危机。破坏纤毛防线——专性摧毁呼吸道纤毛,瓦解清除能力;助长病毒肆虐——与PRRSV共感染时延长肺炎病程,与PCV2/PCV3共感染显著提升病毒载量并诱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打开细菌入侵通道——大幅增加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副猪嗜血杆菌病(HPS)等继发感染风险,形成病原叠加冲击。
周宏超副教授强调控制支原体肺炎(Mhp)是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核心前提,需通过精准免疫、科学用药与严格生物安全三位一体实现对该病的控制。
周宏超副教授提出,猪支原体肺炎净化需采用"封群与药物疫苗"综合策略:通过闭群生产、后备母猪高剂量滴鼻168毒株,结合活疫苗肺部注射、灭活疫苗强化免疫及泰拉霉素三针保健,分三阶段推进——先降感染率(经产母猪阳性率≤10%),再稳控(维持5%~10%,实现5.5-6.0元全成本目标),最终实现区域净化(种猪场阳性率≤2%,逐步推广),从而系统性阻断传播链,为猪场经济效益提升奠定健康基础。
周宏超副教授建议免疫支原体肺炎(Mhp)疫苗在减轻PRRS病变方面比单独免疫PRRS疫苗更有效,应居于优先地位。联合免疫协同就需要同时免疫支原体肺炎(Mhp)疫苗和圆环病毒2型、3型疫苗,对两种疾病控制有相互促进作用。持续监测评估需要通过屠宰场肺脏病变评分等持续监测猪群健康状况,指导防控。
周宏超副教授长期深耕一线生产实践,拥有丰富的兽医临床实战经验,在防控猪场支原体肺炎疫病危害关键时期,分享自己的智慧与方法,展现出了他扎实的专业技术修养和崇高的职业情怀。学会为周宏超副教授点赞!